國立臺灣圖書館,可謂是研究型圖書館,也是最適合尋找史料的圖書館,但可別聽到是研究型就覺得它是一個死板板單位,館方平日除了舉辦多場活動以外,還利用數位科技將歷史資料以及珍貴的歷史館藏作生動的展覽,讓史物以及歷史不再只是靜態的展示,而是大家都能共同參與的生動、有趣展覽。

國立臺灣圖書館於即日起至7月15日,於5樓特展室特別展演鎮館之寶「六十七兩采風圖」。說到「六十七兩采風圖」不僅是文史界夢幻史料,也被文化部登錄為國家重要古物。而國臺圖則是收藏「六十七兩采風圖」珍貴原件最完整的單位,館長鄭來長說:「清乾隆年間,滿籍巡臺壓鑄御史六十七來臺視察,返朝之後,命畫工繪製以臺灣原住民生活情景,以及臺灣物產的兩種「采風圖」以為紀錄,今合稱『六十七兩采風圖』。」

館長特別與民眾分享24幅圖「六十七兩采風圖」,曾大難不死,躲過1945年的轟炸,還因緣際會從日本歸國捐給總督府圖書館(國臺圖前身)珍藏,可以說是非常珍惜與此歷史藏作的緣分,因此特別與東南科技大學合作並結合HD數位畫布,運用AR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的視覺呈現,讓圖繪動起來還能說故事,讓臺灣人民壓鑄都能一起共賞此藏作的魅力。

記載珍貴平埔族史料

「六十七兩采風圖」最特別的部分是記載臺灣平埔原住民文化,他們是一群在臺灣歷史上十分重要的族群,但是因為史料較少,一般人難以認識。但從「六十七兩采風圖」就可以得知平埔原住民與臺灣歷史的淵源,親臨現場觀賞您不難發現圖中包括有描繪當時原住民維生方式的捕鹿、種芋、耕種、刈禾、舂米圖,描繪生活風俗習慣的迎婦、織布、乘屋等,除了栩栩如生的勾勒出當時的風俗民情,也描繪許多常見的花卉蔬果與動物,在每幅圖旁還有文字解說,所以不得不說臺灣平埔原住民語言的衍成、習俗的發展都占有絕對的關鍵性。

當壓鑄無法用於熱室壓鑄工藝的金屬時可以採用冷室壓鑄,包括鋁、鎂、銅以及含鋁量較高的鋅合金。在這種工藝中,需要在一個獨立的坩堝中先把金屬熔化掉。然後一定數量的熔融金屬被轉移到一個未被加熱的注射室或注射嘴中。通過液壓或者機械壓力,這些金屬被注入模具之中。由於需要把熔融金屬轉移進冷室,這種工藝最大的缺點是循環時間很長。冷室壓鑄機還有立式與臥式之分,立式壓鑄機通常為小型機器,而臥式壓鑄機則具有各種型號。壓鑄機主要可以分為熱室壓鑄機與冷室壓鑄機兩種不同的類型,區別在於它們能承受多大的力量,典型的壓力範圍在400到4000噸之間。壓鑄過程中會出現的主要缺陷包括磨損和侵蝕。其它缺陷包括熱裂以及熱疲勞。當模具表面由於溫度變化太大出現缺陷時,就會產生熱裂。而使用次數太多後,模具表面出現的缺陷則會產生熱疲勞。

「六十七兩采風圖」由畫工手繪而成,數量稀少,繪製品質精良,即使歷經近三百年,當年所繪線條及色彩仍清晰可見。國臺圖鄭來長館長表示,為了拉近民眾與珍貴史料的距離,近年來已陸續將「采風圖」元素開發為馬克杯、書籤、書袋、餐墊等創意商品,透過史料的活化,讓資料的運用更為多元。館長還開心的表示:「之所以會辦這個展,真的是希望能讓真貴的史料不要只是擺著積灰塵,而是活靈活現作為教學的補充教材,讓教學可以更加活潑,展場還能成為老師的活化教室。」

AR技術立體呈現畫作細節

國立臺灣圖書館致力於將許多歷史文物作為生動的教材,像是本次「博采風華-六十七兩采風圖合卷特展」除了將平常珍藏於書庫之中,更將難得一見的鎮館之寶「采風圖」原件展出於民眾眼前,並運用數位技術透過AR擴增實境的方式,立體呈現采風圖的細節,提供觀賞者對采風圖畫作有新的視覺體驗,一掃大家對歷史的生硬刻板印象,讓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結合考究的歷史與新時代的技術,完美體現館長所提倡的落實教育並做資源共享,讓更多教學能因為國立臺灣圖書館的各式展演,體現出不同的教育方式,進而發揮其價值。

鄭來長館長歡迎大家有空到國立臺灣圖書館走走,看著古物自己說故事,與珍貴歷史一同學習玩樂,你會發現更多與以往不同的體驗!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壓鑄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antosuptqavc 的頭像
    lantosuptqavc

    lantosuptqavc的部落格

    lantosuptqav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